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1 kg 3d打印价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1 kg 3d打印价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目前3D打印在机械制造领域的成熟度如何?成本与传统机械加工相比怎么样?
3D打印作为增材技术,与过往“减材工艺”的不同之一,就在于其通过灵活的“层层堆叠”方式能够对应机械制造中各种自由复杂的设计结构,同时最大程度较少原材料在成型工艺中的消耗。但我们需要了解此种场景的实现前提之一,便是耗材材料的物理属性在分子层层堆叠的过程中,产生的互相分子力所展示出的物理等性能,能够与一体耗材达到一致的情况,否则则很难在实际的业务应用、现实使用中投入工作。
工业逻辑,其核心在于材料决定工艺、工艺倒逼设备、设备反推人才、人才引导教育等过程,在目前新材料尚未成熟、或者已经有了突破但却未有大规模制备生产方式的情况下,决定了3D打印应用的有限,一般来看主要的3D打印场景涉及“验证”、“高端模具”、“高价值部件”等场景。
验证的用处,主要是针对设计阶段中从虚拟的三维模型向现实手感的样品转变,这样的样品一般会对应PLA、ABS塑料材料、石膏材料、光敏树脂材料等,其对应通过熔融挤出技术、石膏喷胶技术、SLA光固化技术等,对设计的样品进行三维成型,其好处是在移除支撑之后可一体化将较为复杂的链接等结构进行塑造,并实现不同部件之间的移动,以反观设计参数是否合理、操作是否顺畅;高端模具,一般类似像齿科种牙,一般对应高精度的光固化技术,其显著的特点便是高度的定制化,对应的生产对象可以通过该较高费用的支付来进行独一无二的模具的打造,进而在其中浇筑材料再一体成型,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高价值部件,一般都对应金属激光熔融打印,其通过层层激光雕灼金属粉成型,并通过使用钛合金等高价值金属材料,从而保证部件产品的物理性能符合具体场景的要求,例如在目前的脑科手术中,较长的脑盖骨脱离机体会导致其不具备生理活性,因此便会通过现场扫描病人脑壳三维建模,并通过钛合金金属激光技术来重造独一无二的脑盖骨,从而更加吻合病人的手术创口,此类技术也有传言应用到某些军事设备的一体框架成型上。
如上,根据不同场景的需求,在确认相关的材料之后,对应的工艺、设备便应理选定,并最终根据预算成本的多寡、应用场景的变化等,对最终3D打印的使用方向予以更加明确的确认。
3D打印是增材制造的领域之一。3D打印目前最成熟的是SLM、SLS、FDM,下面解释。
SLM,简称光固化成型。是将光敏树脂放置在容器中,将需要成型部分使用激光照射,使之产生光化学反应后固化。逐层成型,最终制造出设计的零部件。目前市面上最高加工精度0.02mm。加工费用5-6元/克。优点:精度高,相比传统的加工工艺能够实现复杂造型,是用于设计验证的重要手段。缺点:材料脆性大,材料品种单调。
SLS,选择性激光烧结。制造材料有陶瓷和钛合金。是将研磨至亚纳米级的材料,通过激光将[_a***_]材料融化后凝结在一起。可以理解为在微观尺度用焊丝直接将零件制造出来。目前金属3D打印最厉害的是西北工业大学,大量用于航空航天的复杂结构零件制造。金属SLS缺点也非常明显,制造成本约300元/克,与黄金等价。据说歼20的龙骨结构件是用SLS的,可以说是非常壕了。
FDM,我喜欢叫他熔丝烧结。是将塑胶材料预制为卷装丝材或卷装片材。通过送丝机构和直角坐标控制单元,将丝状材料送至预定位置,并通过该控制单元的末端加热单元将丝材融化后堆积成型。目前市面上的3D打印大部分是这个。优点是造价便宜,约2-4元/克。缺点是加工精度极差,约0.1mm,表面粗糙且层间结合力弱,极易折断。
3D打印在目前来看,并不适合于大批量制造工业零件,适合于单件制造、设计验证、航空航天等不计成本的行业。
在大规模工业以公斤为单位进行计价的时候,将以克为单位进行计价的3D打印与之相比,高下立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1 kg 3d打印价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1 kg 3d打印价格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