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3d打印成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3d打印成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么看第一个3D打印柔性心脏的产生?
还不能直接应用于人体,要直接3D打印出可以适用于人体的心脏,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吧。这不仅仅是3D打印就能解决的,需要有合适的材料,有心脏的基因信息,再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来做人体心脏,非现在的技术所能解决。目前的3D打印心脏,还是更多的用于研究,和手术前的预演。
对于许多电子设备来说,部件损坏或者老化之后往往只需要用新的替换掉就完事了。而对于人类来说,皮肤上的小损伤或许还能自我修复,但像缺个胳膊、少个器官这样的缺陷就没这么简单了,人类并不能像有些低等生物一样被切成两半之后还能再生出组织器官。此外,人体器官的衰老本身更是一个任何人都不能逆转的过程。
要是人类也能像电脑一样能随时替换最新最好的部件,时刻保持更新该有多好。
▲图自:Pixabay
当然,组织器官移植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近些年甚至还有人尝试注射年轻人的血液让自己变年轻这样的事例报道(实际效果并未经科学证实),不过有需求就必然要有供给,当今天尚有许多病人因等不到合适的器官配型而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生命流逝时,通过器官移植让自己长生不老多少就显得有些不切实际了。
不过也正因如此,最近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就利用 3D 打印技术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颗具有完整结构的 3D 打印心脏,而这样的技术或许在将来的器官移植、疾病治疗以及全人类的寿命延长等问题上都有广阔的前景。
具体来说,在该实验中,研究人员首先在人体内提取出了网膜组织,再将其中的细胞从细胞外基质(ECM)上提取出来。提取出的细胞被重新编码为能分化成心肌细胞及内皮细胞的多能干细胞,而细胞外基质则被做成了定制化的温敏性水凝胶。随后,细胞被封装进水溶胶里,被制作成「生物墨水」(Bioink)用来打印。
▲3D 打印心脏过程原理图,图自:Advanced Science
近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宣布,他们成功以病人自身的组织为原材料,3D打印出全球首颗拥有细胞、血管、心室和心房的“完整”心脏,这在全球尚属首例。
这项技术最大的亮点,是打印的“墨水”,它来自于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而使用患者自己的组织对于消除植入物引发免疫反应和被排斥的风险,提高移植的存活率和生存时间极为重要。
心脏移植从此有了新希望吗?
现在这样说还为时过早。这项技术目前只是一个粗糙的原型,要进一步往前推进,还需要克服重重的难题。
1 这个心脏只有兔子心脏大小,对人来来说还是太小了。要打印更大的器官组织,还需要面临许多工程上的挑战。
2 无法打印出所有血管。只有大血管,缺乏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可能无法实现真正的生物学功能。
3 心肌细胞的特点是有自律性,能产生有节律的电活动,并通过心脏内的传导系统进行传导,以指挥心脏收缩。 如何实现人造心脏的电活动的自律性,以及构建传导系统,这更是一个难题。
如何评价vivo的ToF 3D成像技术?
最近的曝光的vivo ToF 3D成像技术这个黑科技将带给我们新的体验。
vivo TOF深度摄像头技术,是结合了TOF与特制摄像头,通过识别用户的面部信息来进行多重功能的运用。vivo TOF深度摄像头技术是通过红外摄像头、TOF-激光发射器、距离感应器、光线感应器等多个元件相结合。
TOF 3D成像技术是直接绘制3D人脸模型进行解锁,具有高精准度和还原度,在出现脸部相似和双胞胎也能完美无误的解锁。现在人脸识别和人脸支付很热门,vivo的ToF 3D成像技术到时可能会超越目前3D结构光技术,成为当前最安全的人脸识别的方式。
如果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3D建模后,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比如说它可以使互联网应用以3D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包括网络视讯、电子阅读,网络游戏,一些世界名胜、雕塑、古董将在互联网上以3D的形式来让用户体验,这种体验的真实震撼程度要远超2D环境。
当它加持AR游戏之后,其精准识别等多重优势将会带来更好的效果,让用户在地图实景地位、体感游戏、AR实景观看等都有着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
科技一直在进步,也一直在超乎我们的想象,vivo就给我们带来了具有优势的TOF 3D成像技术,相信它在读取用户信息和支付方式上面有新的解读方式。
tof其实是和结构光作用相近的[_a***_]重构技术。两者都是来源于工业测量领域,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相对来说tof的优势是距离远和速度快,劣势也很明显那就是精度低,从工业tof厂商的资料来看,tof的深度方向精度在±10㎜左右,而普通工业级结构光一般在0.02㎜左右。
再来说说vivo的tof,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应该是用了索尼的探测器,毕竟***家的最小,对于手机最为友好。性能上索尼标注距离1米时的深度方向精度是6㎜,具体测量方式未知。
总体来说tof其实和结构光作用是一样的,距离上更有优势,但精度上是否能达到结构光的水平个人持怀疑态度。
小米在小米8透明探索版上首发了安卓阵营的3D结构光技术,Vivo随后在Find X中也用上了3D结构光,等他们上市时大概就落后iPhone X手机一年时间吧。Vivo在NEX旗舰机上使用了屏幕指纹识别,没有使用3D成像技术,这个大招他们留到了下半年的手机上,在WMC上海站上Vivo首发了ToF 3D超感应技术,30万个红外测量点,10倍iPone X测量信息,3倍测量距离,同时还可以做到屏下,也就是不需要刘海屏。
Vivo前几天就在网上预热了ToF成像技术了,这是3D成像技术中的一种,跟iPhone X使用的3D结构光原理不同,ToF成像使用的还是红外测量,不过Vivo所用的ToF方案具备30万个红外测量点,远高于普通红外镜头,也要比iPhone X的3万个测量点高出9倍,这也是Vivo宣称ToF有效深度信息量是结构光10倍的由来,除了信息量更高之外,ToF的工作距离也要比结构光更高,使用距离可达3米,达到了后者的三倍。
Vivo在现场演示了一台使用X20手机改装的ToF 3D成像手机,官方的正式称呼是TOF 3D超感应技术,它可以实现3D人脸识别、解锁、安全支付、AR美颜、体验游戏及AR试衣等功能。
此外,Vivo还提到了ToF 3D成像技术还可以做到屏下,这样就不需要刘海屏了,不过Vivo所说的是可以做到,不代表他们的ToF手机上市时就一定没有刘海屏,因为屏下设计还需要屏幕等配合,Vivo真正上市的手机可能是小刘海屏,一下子就做到无刘海应该很难。
Vivo的ToF 3D成像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说是未来几个月就能量产,考虑到Vivo今年初从APX概念机到NEX手机的量产速度,下半年的旗舰有望用上ToF 3D成像技术,今年Vivo应该还会推出Xplay 7旗舰手机吧。
关于3D结构光、ToF成像,方正证券研究所之前公布过一份资料,结构光的优势是功耗低、精度高等,但是缺点是成本高,算法要求高,而且最关键的是苹果收购了3D结构光做的最好的公司Light Coding,直接卡住了安卓阵营的脖子,就好像当年苹果在指纹识别技术上做过的那样。
安卓阵营的3D结构光直到今年才有厂商跟进,而且上市时间要7、8月份,产能无法跟苹果相比,其他厂商转向ToF其实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不过往好的方面看,就跟苹果无视(或者说错过)屏幕指纹识别技术一样,安卓厂商***厂商推广ToF成像技术也有可能杀出一条路,只跟在苹果后面是超越不了的,苹果在核心技术上向来是收购或者自研,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3d打印成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3d打印成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