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3d打印模具设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3d打印模具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未来10年,3D打印技术会对模具行业有冲击吗?
我从事模具加工十多年了。我认为3D打印对模具行业是不会造成冲击的。
3D打印耗时比较长,只适合小批量生产。然而模具是可以做大批量生产的。基于成本考虑,他们只会是相辅相成的。
这个问题要分开看,要从两种不同的技术说起。
很多人对于3d打印的了解非常有限,这里我说的两种技术分别有两家企业在做。
美国惠普公司的多射流熔融技术,能够批量制作塑料零部件,无论是在成本以及效率上相对当前激光烧结3D打印技术有着明显的提升,在小批量多种类产品上已经可以直接用于生产,随着后期新材料的开放,成本以及性能还有优化的空间,势必会占领部分模具市场。
德国SLM公司的多激光金属熔接技术,当前已经能够使用最多4个700瓦激光进行协同工作,能够超过20多种金属材料,制作出的材料性能达到锻造水准,使用这种设备能够制作内置冷却水路的模具,能够有效的降低注塑过程中冷却时间,从而降低模具后期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我公司当前已经为国内的大型生产型企业提供了数万套模具,随着材料国产化,未来的成本还能进一步降低。
3d打印和模具行业只会越走越近,不会有谁取代谁这个说法。
我是做模具设计的,对模具行业有些了解,我觉得这个不太可能,因为3D技术目前来说目前只针对单件小批量复杂型状,而模具针对的确是大批量,标准件通用件,这两者没有相抵触的地方,反而许多地方能够相辅相成!
只能说未来3D打印技术对模具行业有***和支持作用,有些复杂的模具零部件甚至可以用3D打印加工出来,所以说3D对模具行业并没有什么大的冲击!反而是有利的,只是现在3D技术应用还有待提高!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记得关注哦!么么哒!
肯定有冲击!但这种冲击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们不妨先举一个关于工业塑胶产品制作的例子:
上图为一个刀套的效果图,构造简单,重量也只有28克左右,不过按照3D打印公司报价,其打印一般的光敏树脂则需要50元/件(若为ABS或PLA更贵),经与打印商沟通,最终以3500元左右的价格成交了100件的产品3制作(35元/件)。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产品需求量小时,我们可以通过3D打印进行处理才为可行;但当需求量大至数千件或数十万件时,那么通过模具制作然后注塑成型无疑更为节省成本!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3D打印并非跟我们纸质打印一样,当产品打印出来时,其还需要经过砂纸打磨、抛光、上色等表面处理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按单件花费的时间算,小产品几小时很正常,中大产品几天时间也合理。我们再看模具制作后的产品注塑成型,其也只需少则十来秒,多则几十秒则可完成,并且产品在成型后已经具备表面的一切要求,比如抛光、火花纹、晒纹特殊纹路、颜色等,从这方面来说,模具有着其特有的优势。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其未来肯定会在速度、成本、工序全面性上进行优化。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模具制作的优势仍然无可代替!所以,行业者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将两者取长补短,相互***将产品效果最大化。当然,3D产品打印特有的先知先觉功能也可为减少模具制作时间、提前发现问题等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
绝对会有!
3D技术的更新速度很快,短短几年时间打印源料己经有了几十种,相信未来会更多。目前的模具生产还属于初级,从古至今没有太大的变化。无非是加工[_a***_]的进化,未来十年内肯定会有质的变化,大家侍目以待吧
3D打印技术全面普及时候模具制造还会有出路吗?
模具制造肯定还是有出路的。
目前3D打印冲击比较大的是原型制造。因为原型制造的量比较少,模具制造成本高,时间长。***设要制作1个产品的原型,开模的费用为1000元,时间为1个星期,而3D打印大概可能只需100元,时间为几个小时。
但是,需要大批量生产的时候,比如这个产品要生产1000个,单个产品的模具成品就下降到1元了。
所以3D打印VS模具制造,有一个产品数量的临界点。产品数量少于这个临界点时,3D打印有优势,产品数量大于这个临界点时,模具制造有优势。
很好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3D打印是什么?
3D打印是增材制造的通俗叫法,与之相对应的,应该是减材制造和等材制造。这是从数学这个本质上对于在制造过程中材料是增加,减少或是不变来构造物体过程的归纳。可以说所有的制造方式,都可以归纳到这三种里面。
因此以模具为媒介的批量制造,可以归纳为等材制造或减材制造的一种实现方式,本身并不能与3D打印对等比较。
当然,一般意义上,把这两者放在一起对比,无非是取模具批量生产,和3D打印无需使用模具便可以直接制作产品这点来说。
”3D打印全面普及”这个前提条件,可以理解为3D打印突破了一些材料速度等局限,开始普遍被应用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即便如此,3D打印与模具批量生产,仍然不会是相互取代,而是相互配合,满足不同类型的需求。
模具制造是目前最为成熟的,大批量生产时代的制造方式。模具号称工业之母。依靠模具,人们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获得大量产品。没有模具,一个刷牙塑料杯成本也许能到数百元,还未必好用。有了基于模具的大批量生产,我们花几块钱,就能买到制作精美还有花纹的刷牙杯。
而3D打印,是最近三十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技术。优势在于,可以从无到有的,在一个平台上一次性构造复杂结构产品。哪怕是像蜂窝一样的结构,如下图一样看起来异常复杂的锁链结构,也可以不用拼装,一次成型。颠覆了很多人关于制造的认知。一台3D打印机,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制造工厂,从电脑中的虚拟设计,快速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
当然,受制于材料和成型工艺,目前3D打印的应用领域还比较小。未来随着材料性能的持续优化,生产效率的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产品制造将来自3D打印。
在到达一定数量之前,3D打印有较大的成本和效率优势。到了一定数量之后,模具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长期来说,模具制造和3D打印,会各自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发挥独特作用,共同构成制造业的宏大体系。
3D打印技术是否会对中国模具行业带来冲击?
3D打印已经流行了这么多年,技术也逐渐成熟。在互联网上搜索“3D打印的新成就”,可以找到近30万条相关新闻。如此迅速的进步会威胁到传统的模具技术吗?答案还没有。
让我们来看看3D打印和中国的模具行业的不同。我们都知道,3D打印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模型文件和逐层打印的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今天,我们已经取得了印刷和修改模具原型的成果,它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操作简单和不需要机械加工的优点。3D打印正在蓬勃发展,并且已经能够在一些领域与模具技术竞争。
然而,模具技术在市场上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干热的3D打印表面实际上隐藏了没有核心技术的问题。首先,尽管3D打印快速高效,但有一个缺点阻碍了它。尚文说,3D打印需要逐层打印,这说明打印出来的会明显影响手感。用丙烯熏蒸和浸泡才能去除,这既费时又费力。第二,3D打印模具比工业模具便宜,但是3D打印模具的成本不包括人工、组装、测试和其他费用。如果考虑到这些,3D打印的成本并不低。第三,温度问题,3D打印在高温环境下损坏非常快,许多材料被加热到非常高的温度。
如果3D打印想要进一步占领市场,它仍然需要解决经济和制造问题。3D打印的招牌“个人定制”有很长的生产周期,需要很长时间来等待新产品。消费者不愿意买它。因此,由于上述原因,3D打印暂时不能代替模具行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3d打印模具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3d打印模具设计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