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3d打印军舰模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3d打印军舰模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航母上飞机坏了怎么应对?3D打印是今后航母的标配吗?
首先航母战机修理是在下层机库中完成的,小修可以,大修比如换发动机的事情就不可能完成。其次3D打印技术是可以帮助飞机大幅减少零件,是飞机模块化组装的关键技术。未来航母上是不会使用3D打印作为标配的,有可能是在后勤补给舰上完成飞机损坏模块打印后,运输到航母上组装飞机的受损部件的。
为何如此?听W君细说:目前飞机作为人类发明的大型精密机器,它是由上千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同时也造成损耗几率成倍增加。但是3D打印技术可以使战斗机大量的零部件被整合成几个大部件,甚至会把油路、电路、传动部合成打印出来。这是一种颠覆式的变革,将带动未来战场作战方式的改变。
这时所需要的3D打印机就是非常庞大的大型机床式的打印机器,再加上原材料的空间占用。放在航母上会占据的空间可能是原来维修战机空间的几倍。虽然这样航母上就不会储存大量的零部件来为维持战斗机的维修工作,但是综合考量下来,是得不偿失的。而且未来战机零部件的减少就不会出现大几率的故障,维修强度会比现在减小很多。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甚至舰艇也会出现3D打印修复。
这样,航母的空间利用率大幅上升,节省下来的空间只会让道于其它作战武器或者存储能量,打印飞机部件的超大型3D打印机放在上面只会浪费效能,让航母变得不伦不类。
W君认为,这样的作战方式改变是涉及到后勤补给的重大变革。一定是在航母编队中出现一种新的随队后勤补给船只,具体功能是提供战时编队中所有的消耗补给、模块替换维修、回收损毁部件等等的综合保障功能。那时这种舰艇上不仅仅是配备3D打印这一种工具,还会有其它的高科技技术应用在上面。
《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楼主的问题问的比较宽泛,“坏了”是什么意思,以为修飞机跟修汽车一样么?要知道,汽车还分为钣金喷漆、车载电气设备、发动机与传统系统等几个维修部分呢。
作为当今最复杂的大型战斗装备之一,战斗机的检查与维修无疑比汽车要复杂和麻烦的多,专业设置无疑比汽车要多的多,检修程序也比汽车要复杂与科学的多。按照笔者对于航空兵机务部队为数不多的了解,空军的机务保障部队分为外场的基本维护中队与内场的定检维护中队。其中,外场中队分为飞发专业(航空发动机、滑油液压系统、气动控制面)、特设专业(机上电气系统)、航电专业(机上电子系统包括雷达)、军械专业(有火工品的武器装备,包括弹射座椅)四大专业,每个专业负责飞机的不同部分,外场中队的职责是负责飞机的小检修,就是飞机每次起飞前及落地后的基本维护,为外场飞行提供必要保障。外场中队的工作地点在跑道、停机坪与机库,工作强度高工作时间长;除了外场中队外,机务部队还有内场定检维护中队,主要负责战机到了一定飞行小时后进定检程序,一般是XXX小时小定检一次,XXX小时大定检一次,到定检时限的战机将按照飞行手册的要求进行某些设备的拆装调试,更换一些可能已经到寿的配件备品,相比较外场中队,内场机务一般在航空兵旅或指挥所下属的维修厂工作,工作环境比外场要好一些。
***上的航空保障工作同陆基战术飞机机场类似,同样分为外场与内场两个保障单元。只不过在寸土寸金的***上,外场保障单元的工作环境更加复杂与艰苦,而内场保障单元(一般位于机库后部,同机库前部由一道防火帘隔开)也很难执行陆基机场能够执行的大定检工作。总的来说,***可以进行一般的伴随维护检修,也可以进行小定检与大定检的部分工作,但是战机的大定检一般要到陆地机场上进行。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上缺少一些特殊的航材备件与备品,现在只能依靠陆基的直升机或战术运输机迅速从陆地机场上调运,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可以直接在航母上打印出特殊配件,无疑是技术的极大进步。
3D打印技术属于新兴的加工技术之一,它可以快速的加工部件,所以目前正在快速的推迟应用之中,美军为航母配备3D打印机也不算什么意外,我军也一样在配发3D打印机。但是说到它的作用有多大,那就有点夸张了。
由于设备方面的需要,各国在军队都有机械修理单位的存在,我军在师团一级就设的机修连,以至更大的修理营,以及维护工厂等。在大型舰艇上也会有专门的机械修理车间,甚至有专门的修理船,这些单位都会配备各式各样的设备,其中就包括一个加工部件所需的机床,如今3D打印机只能算配发给机修单位的新型设备,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但也不算什么特别,所谓的利用3D设备现象加工无人机等,目前来说,只能算是一种想象,实际上办不到。
3D打印只能一种材料加工技术,代替昂贵、复杂的车床,解决许多维修问题,但是不是设备制造,象发动机等无法完全***用3D技术来制造,在航母上,***用3D打印设备,可为航母与舰载机快速制造小型零部件,但是这类东西都属于日常维护中使用的一些小型部件,但是说因此就解决战舰或战机的维护就有点言之过早了。
仅以战机来说,它是数以万计的部件及零件组合而成,它们之中的大多数可以用3D的方式加工出来,但是关键的部件去没法用,比如:航电,它不是机械部件,大量的电路与电子元件,这类东西在目前的3D打印无能为力,而是部件加工完成后的一些工艺处理也办不到,比如:热处理,以及表面的涂层等,这都不是在加工过程中解决的。
先进的3D打印机,只能是解决了一些问题,不是说解决了所有问题。
3D打印设备只能打印简单零件,精密复杂的关键零部件是无法用3D打印来完成的。飞机作为一种高精度的工业品,很多部件的材料也是非常特殊的,3D打印只能作为***维修设备。
美国五体高速艇“短剑”,作用多大?
谢邀,他是美国海军的试验艇,量产***已经取消,缺乏实战作用
M80短剑高速隐身艇是美国海军在2006年建造的一款双M船体结构高速隐身艇,该船是2003年时任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海军改革委员会上将塞布罗斯基共同批准的。该船原***是为海上狼群***(WolfPAC)做准备,该***是美国海军新世纪“由海到陆”战略调整的最后一环,解决海军最后三英里问题。
M80短剑艇长27米(88.6英尺),艇宽12米(40英尺),高5米(12英尺),其吃水仅为0.8米(2.5英尺)。
使用4台1650马力的C-30 CAT发动机作为动力,巡航时速40节(74公里/小时),最高航速50节(92公里/小时)。
M80重量仅有48吨,核定船员3名,载重20吨,可以携带12名海豹突击队员和1艘刚性充气快艇。
M80短剑实际上主要为搭载突击队员,进入敌方海岸以及江河内陆地区执行特种作战任务,同时该船设计上可以使用无人机,在敌方沿海地区进行侦察;使用地狱火等轻型导弹摧毁敌方快艇;搭载扫雷设备执行排雷等任务。美国海军当时的“由海到陆”战略已经包括可以在敌方近海支援的DDG-1000驱逐舰,可以深入敌方领海范围内的LCS濒海战斗舰,而M80这种海上狼群则是最后一环。
M80的五体双M船体结构中,是两深三浅的交叉布置,这样为了在减少水中阻力和降低吃水深度上达到平衡。在高速航行中,船头会上台1米[_a***_]。该船在建造过程中,首次***用电子龙骨和3D打印技术,虽然并非现在金属3D打印,但在2006年的时候应用这一技术已经相当让人吃惊,该船也在2006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当年最佳发明之一。
另一方面创新就是,M80船体是完全***用碳纤维材料制造,而上层建筑则是使用特殊的环氧树脂制造。在保证足够船体强度情况下,整体重量非常轻,并且这些新型特殊材料本身没有磁性,再加上航行噪音极低、吃水极浅,使得该船可以较安全的在水雷区穿梭。而且这些材料还具有吸收雷达波的特质,雷达反射面也非常小,极难被发现。可以说是特种部队最理想的运输工具。M80在回收无人机
虽然M80短剑在实验中效果非常理想,但是其并没有进入实际量产环节。因为美国海军的“由海到陆”战略在******时期,事实上已经破产和取消,DDG-1000和LCS濒海战斗舰建造***都大幅度缩水。美国海军万万没想到,在过去十年里,中国海军有如此大规模的爆发性增长。三年下水一整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吨位规模,七年时间下水除俄罗斯外整个欧洲海军的吨位规模,同时期包括美国在内整个北约的海军下水规模也还稍逊。这可以说是已经超过当年德皇的帝国大舰队***和德三的Z***,人类历史和平时期最大规模海军扩张***。
美国海军的由海到陆***事实上已经破产,反介入/区域阻止(A2D)成为美国海军的主要战略目标。M80最大巡航力为500海里,作战时需要用半潜运输舰这类特殊船舶拉到对方近海才能作战,而这些船只容易被对方攻击。所以M80之后一直作为美国海军海上实验平台,进行各种武器装备试验为主。他唯一部署过的实战任务是在美国南部加勒比海岸地区执行过海上缉毒任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3d打印军舰模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3d打印军舰模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